2016年,摩拜、OFO等互聯(lián)網(wǎng)單車進入了廣州,僅僅3個月就達到了20萬輛,注冊人數(shù)超過200萬,自行車大規(guī);氐搅顺鞘。但我除了為調(diào)研這些互聯(lián)網(wǎng)單車測試過幾次外,終究還沒有將自行車作為我的出行選擇,廣州的暖冬確實適合騎車,但我實在沒有勇氣與飛馳的汽車一起前行。
衣食住行是我們每個人的基本需求,城市交通管理就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。
在古代社會,由于較低的人口密度和出行方式的單一,并沒有系統(tǒng)交通管理的需求,F(xiàn)代城市,交通方式的多樣性與高密度的土地利用使得城市交通管理極具挑戰(zhàn)和必要。從技術上來說,交通流的網(wǎng)絡化與動態(tài)性使其相比那些封閉靜態(tài)優(yōu)化問題更為困難,但更困難的是:交通的主體是人,而不是交通工具,交通管理的本質(zhì)在很大程度是對道路時空資源在不同人群間的分配,是針對不同社會群體進行的社會價值分配,是一個價值選擇問題,而不僅僅是一個優(yōu)化問題,即城市交通管理是關心人的權利還是交通工具的秩序。
如果要問我的新年民生愿景,我認為作為基本需求的城市交通出行應該是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,是一項平等權。無論老幼、貧富,每個人都可以到公園休憩,是否去公園休憩主要是個人的選擇,可以說就公園的使用來說是平等的。出行需要使用道路,出行權在很大程度上是道路的使用權。但不同于公園等其他公共產(chǎn)品,如何使用道路還取決于很多限制條件,平等權實現(xiàn)卻并不容易。
首先是道路交通的設計。如果道路并沒有設置自行車道,那么利用城市道路通過自行車出行將變得相當危險,事實上剝奪了很多騎行者的道路使用權。
其次是不同交通工具的使用能力的差異。對于同為機動化出行的公交出行者與小汽車出行者而言,由于小汽車更強的機動性及公交需要頻繁停站的特性,公交車在與小汽車爭奪道路資源時將處于不利的地位,更重要的是,小汽車出行者相比公交車出行者實際占用了更多的道路資源,如果沒有公交專用道對公交出行者使用道路強而有力的保護,將使得道路使用變得極度不平等(小汽車出行占用道路是公交出行的10倍以上)。
更重要的是,使用何種交通工具并不一定是出行者的自由選擇,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其財產(chǎn)能力決定的。對于沒有能力購買小汽車的人而言,自行車、公交車甚至步行都是其不得已的選擇,也就是說,道路使用的分配是財產(chǎn)分配的衍生品。當城市管理者放縱小汽車與行人、非機動車、公交等相對弱勢的出行方式進行“公平自由”地競爭道路使用權時,這種形式上的平等,將使弱勢人群與弱勢的交通方式處于嚴重的實際不平等。
對個人而言,小汽車極強的機動性使人有了更大“自由”的能力,甚至有人說汽車是“自由之翼”,汽車快速進入了家庭。至2016年,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經(jīng)達到了2.9億輛。對于政府而言,中國在2009年就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,2016年中國的汽車銷量甚至已經(jīng)是美國的1.6倍以上,在國際上形成了強大的市場力,汽車產(chǎn)業(yè)確實是重要的經(jīng)濟支柱和國際話語權?梢哉f,個人和政府都有充分的理由對小汽車青睞有加。
長期以來,我國很多城市為了適應機動化的發(fā)展,城市道路的規(guī)劃、建設與管理政策都過于向小汽車傾斜,投入巨資修建高快速路,非機動車道逐漸改成了機動車道,交通擁擠之下公交車越來越慢(一些城市高峰期公交時速甚至低于10公里),車滿為患下人行道也開始停放汽車,我們的城市快成了小汽車的城市。除了導致交道擁堵、環(huán)境污染與能源危機,我們也應該認識到:過分傾向小汽車出行的交通戰(zhàn)略必然導致對交通平等權的忽視。
當然,交通方式的選擇并不必然導致不平等。對于個人而言,小汽車確實有效率的優(yōu)勢,在郊區(qū)與非高峰期,道路通行能力富余,這種優(yōu)勢并不會犧牲其他使用者的效率,自然也不構成對平等權的侵犯,不同交通方式的選擇可以說是“合理差別”,反而有利于社會福利的最大化。但在道路資源緊張的區(qū)域(城市中心區(qū))和時間(高峰期),這種優(yōu)勢很多時候就會造成不平等,政府有責任糾正這種事實上的權利侵犯,保障公民的平等權。此外,在道路資源極度稀缺的區(qū)域,整體效率更為重要,這時個人的選擇要服從集體利益,如并不是所有的道路都有條件設置非機動車道,騎行人的道路權為了公共利益需要放棄。相反,步行街則犧牲了機動車的通行權。
2016年四季度突然風靡全國主要城市的網(wǎng)絡單車再一次使自行車路權缺失的問題凸顯在公眾面前,而非機動車道只是更廣泛的路權的一部分。道路設計是為人服務的,我希望以此為契機,從新的一年起,廣州乃至全國更多城市的道路設計與建設都秉持路權分配理念,而不僅是死板的設計規(guī)范,道路設計不是一個技術問題,而是一個涉及廣泛的權利實現(xiàn)問題,道路設計應該有更多的公眾參與。
1980年代初,公交優(yōu)先的概念傳入我國。2005年公交優(yōu)先又上升到了國家戰(zhàn)略層面,公交有了很大的發(fā)展,如廣州每天公交(地鐵)客運量高達1430萬人次,但我國還沒有建成一個如香港、東京那樣的國際公認的公交都市。我希望在新的一年公交平等能得到倡導,公交平等先于公交優(yōu)先,政府首先保障公交出行者平等的路權,特別是在公交出行量大的路段切實保障公交專用道的專用,公交專用道首先是為了平等而設,公交專用道就是公交平等路,道路擁堵不擁堵不該是實施公交專用道的判斷標準。尊重公交車道通行規(guī)則,就是尊重他人的權利。
城市交通是每一個人感受社會的窗口,我希望,2017年的城市交通能讓更多人感受到平等。南方的廣州是溫暖的,交通也該是溫情的。
|